彭娟句型教學。彭娟指導的學生獲得2011年全泰國漢語橋比賽第一名。彭娟(左四)與湖南外派教師。 唐小晴 攝
  中新網長沙11月22日電 題:湖南外派華文教師彭娟:三尺講臺灑汗水 作中華文化使者
  記者 唐小晴
  “那是一段苦樂相隨的時光,收穫了超出預期的感動,更讓我體會到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神聖與光榮,這是一次寶貴的海外教學經驗和難忘的人生經歷。”今年33歲的湖南師範大學教師彭娟,談及此前在海外從事華文教育的感受時如是表示。
   因材施教
  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彭娟被外派到泰國東北部呵叻府磨艾縣公立育僑學校擔任了11個月的華文教師。她到了泰國後,發現當地缺乏中文語言環境,學生學中文機會少,導致中文難以鞏固、容易忘記。不少學生學了幾年中文,仍不會拼讀漢語拼音,學習詞語、句型與短文的時,都用泰語註音。而且泰國學生總將學校活動、寺廟祭祀、節日表演排在學習前面,課堂紀律鬆散、註意力分散。
  為此,彭娟因材施教,借助大量圖片、字卡,並用肢体語言和簡筆畫讓學生理解生詞與句子的涵義。同時每天花大量時間學習泰語,加強與泰國教師的交流。當彭娟首次嘗試用泰語註明生詞含義時,學生們都發出了感嘆,稱贊“suaijinjin(真漂亮)”。
  在泰國,各式各樣的蟲蟻數量尤多,草叢或宿舍里常發出“嘟咯”叫聲的蜥蜴,黑身紅點的四腳蛇也會在腳邊簌簌爬行,讓人驚悚後怕。就連辦公室的牆桌上,都有壁虎和各種小蟲造訪。猖獗的還有泰國蚊子,、有些皮膚過敏的老師被叮咬後,連續幾天用藥都難以平復,身上留下了大片疤痕。
  惡劣的環境並沒有澆熄彭娟的教學熱情。她一方面製作生詞卡片,讓泰文老師將重點用泰語註明,使學生清晰理解學習要點;另一方面,發揮簡筆畫特長“圖解”漢語,繪製成趣味象形字的字卡,增強學生們對漢字的直觀理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低年級和高年級的特點,彭娟採取靈活多變的管理方式。對待低年級學生,彭娟通過做游戲的方式,用小貼紙、糖果等獎勵舉措,讓他們認真聽課。高年級班級對游戲不感興趣,加上中文並非升學必考科目,很多學生欠缺學習動力。為引起他們的興趣,彭娟更多的是讓他們瞭解中國曆史和文化,體會漢語趣味。
  為加強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彭娟還結合中國文化特點,設計出多樣的教學環節,提升學習積極性,用兒歌和成語接龍等游戲方式讓學生學習漢語,用歌聲理解和記憶。春節時候,她還教學生剪紙、寫福字,用PPT的方式講述《西游記》、《中國風光》、《中國京劇》、《太極扇》等,使得原本單調的課文生動起來。
  桃李芬芳
  在彭娟的努力下,幾個月後,很多學生爭先恐後地跟讀、記憶中文生詞。日久生情,學生們見面時都會親密擁抱彭娟;在疲倦時,還給她捶背。
  磨艾公立育僑學校是東北部華文民校協會的理事學校,校董和經理都特別重視中文比賽,泰國東北部第四屆世界中學生漢語橋比賽初賽就是在這裡舉行。
  彭娟指導的一位初三學生名叫黃金,學中文只有6個月,曾赴臺灣參加過培訓,但發音仍不准,語調不自然,300多字演講稿要花好幾個星期去理解與記憶。為了練好周華健的《朋友》這首才藝表演歌曲和手語,黃金嗓子都啞了。比賽前幾日,黃金有點不自信,為穩定她的心理情緒,彭娟耐心地給她做心理工作,給她鼓勵,就連周末也陪她一起複習漢語橋比賽文化知識。
  功夫不負有心人,黃金在初賽中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成功進入在曼谷舉行的複賽。但未能走到決賽。“雖未獲勝,但學生有經驗後會變得更強。”後來,黃金參加了泰國中華會館舉辦的中文演講比賽,在初中乙組比賽中有了更加從容的表現。
  2011年9月,育僑學校舉行泰國東北部華文民校協會中文學術比賽,18所華文民校共襄盛舉,數千師生參與本屆學術比賽。彭娟指導的學生參加了演講、講故事、演唱中文歌曲、抄書和拼音朗讀5個項目的比賽,均取得優異成績。初三年級的彭蓉蓉以《我喜歡學中文》一題,獲得了初中組演講比賽的冠軍。而後,彭蓉蓉又在馬哈薩拉康大學以第三名成績,進入全泰國中文演講比賽決賽,獲得全國第二名的好成績。
  “當她拿著獎牌和證書開心和我擁抱在一起的時候,我深深地理解了‘語言是通向成功的關鍵’這句話的含義,除了那份崇高的榮譽,同時也收穫了寶貴的海外教學經驗和難忘的人生經歷。”彭娟說。
  中華使者
  據彭娟介紹,在泰國,多數華校均是私立,主要由當地熱心華教人士捐助,或依賴於中國國僑辦或漢辦的資助,學校教師工資遠不如公務員或公立學校的待遇,不少華校年輕的華文教師往往把在華校的任教作為跳板,一旦找到更好的機會,就會離開華校、放棄華文教育。部分有志從事華文教育工作的年輕老師,因受限於缺少必要的資助和經濟能力,難以赴華進修,或在泰接受進一步培訓,導致很多華校十分依賴國內僑辦的外派教師和漢辦大學生志願者。
  “如無國內師資,泰國無法承擔起整個華校的華文教育任務,也無法保證華文教育的質量。”彭娟說,海外華文教育最關鍵的還是實現華文教師的本土化。
  制約華文教育的發展,資金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從自身經驗出發,彭娟建議,需通過提供獎助學金招收海外優秀華裔學生來華就讀華文教育專業本科、碩士研究生,為海外華校培養一批骨幹力量;開展在職華文教師漢語言或對外漢語專業的函授學歷教育;不斷加大培訓力度,大力開展針對現職華文教師的業務培訓,提高教學水平;把華文教師培訓與能力測試、認證結合起來,建立起培訓、考核、認證“三位一體”的華文教師培訓機制。
  彭娟還說,可進一步擴大外派教師規模,加大教學類督導人員的外派比例,變外派教師工作以輸血功能為主向提高華校自身造血功能為主的轉變,才是長久之道。
  外派華文教師走出國門,代表的是中國形象。彭娟認為,外派教師要呈現泱泱大國的氣象,吸引更多海外學生和有識之士關註、瞭解中國文化。其次要兢兢業業進行漢語教學,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與才藝能力,彰顯教學風格,讓學生愛上中文。
  目前,彭娟正在武漢大學讀博士,進修對外漢語教學專業。“我想依托自己所在高校湖南師範大學作為華文教育基地的有利條件,為海外華校和國內基地信息共享,以及師資培訓與交流牽線搭橋,以期形成長期有效的合作機制,作傳遞中華文化的友好使者。”彭娟說,儘管中國與海外文化有異,但愛的教育能夠超越而上。“只要用一顆真誠的心,與學生們建立感情,他們就會與您約定:不久的將來,中國再見!”  (原標題:外派教師彭娟:三尺講臺灑汗水 作中華文化使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p75upfx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