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派記者 張清華 北京報道
  “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大段十幾行字,涉及住房保障問題,主要在於保障中低收入困難民眾能夠有所居。”3月5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張泓銘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新的提法是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這也就傳遞出政府更加重視住房保障問題的信息,而要解決住房問題,不只是靠市場調節,還需要政府投入更大的精力。“在整個住房供應體系中,擴大保障性住房,具有戰略性意義。”
  城市保障房應該涵蓋外來人口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擴大城市保障住房,應該涵蓋外來人口,如何實施是另外一回事,但都應該滿足群眾的需求。”張泓銘稱,要保障人民群眾居住的需要,首先要設計住房的供應體系,在過去比較長的時間內,很多人推崇以市場供應商品房為主,政府部門意識到這樣會形成以市場為主的問題,中等偏低收入以下的民眾在解決住所上很困難。“保障性住房不是市場的責任,但需要借助一部分市場進行集資,這個責任還要靠政府扛起來。”張泓銘說,建設保障房時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土地使用不是很寬鬆,需要調整保障房用地。由於將土地成本納入了保障房建設,對政府財政收入無疑是一種減少,但這種減少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為中國的財政每年都在持續增長,應該能夠承擔起這一投入。
  張泓銘分析,住房保障有幾種形式,一種是貨幣保障,就是給困難群眾發放租金補貼,另外一種形式是實物的保障,即廉租房,也就是物業產權房,賣給百姓可以回收一定的資金。“我不主張保障性住房的資金來源於某項專項收入,應該是多元化的整合。”張泓銘表示,出租型的保障房應該在總量上予以控制,加強後續管理。
  保障房應該建立退出機制
  “保障房在管理上有相當大的難度。”張泓銘坦言,以上海來說,申請保障房是比較嚴格的,需要進行幾個回合的審核,還要進行公示。“保障房的退出是全國的困惑,乃至全世界的一項難題。但還是不應該實行暫時的寬容機制,對所有人來說是不公平的,應該建立一個退出機制。”“保障房的建設供應,不要集中在某一地區,避免形成一種新的城市風化,從中長期來看,還是要在技術、規劃、建造方面,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張泓銘表示,我國每年大量推出保障房,來不及在規劃佈局上進行分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從長期發展來看,還是應該註意這一問題。
  多地探索外來人口享受保障房
  實際上,城市保障房涵蓋外來人口的提法,國內很多省份均有政策出台。記者檢索獲悉,河北、廣西、海南、湖北、遼寧、福建等省份均出台了相關的政策規定。住建部也於2013年明確要求,2013年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要明確外來務工人員申請住房保障的條件、程序和輪候規則。
  河北省住建廳也於去年9月下發通知,重申各地要嚴格執行省有關文件要求,合理確定外來務工人員收入線標準,取消戶籍和社保繳納準入限制,綜合考慮各類保障對象比例結構及房源數量等情況,按照15%左右的比例確定當地面向外來務工人員房源。
  相信隨著政策的逐步推進,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訴求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原標題:城市保障房應該涵蓋外來人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p75upfx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